2024年,乌海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的正确指导下,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提升依法监管、依法治企能力和水平,以法治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高位谋划,把稳法治建设方向。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严格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精神,认真执行“四制度一评议”机制要求,主要领导专题听取2023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并部署2024年度法治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召开3次党委会对法治工作进行研究,制定印发《2024年市国资国企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4年普法责任清单》及《乌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优选年度合作顾问律所;召开10次党委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相关精神,研究部署国资国企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制定印发《乌海市国资国企系统党纪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清单》《国资国企系统2024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有序推动5个国企集团党委35个党支部616名党员高质高效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以考核促落实,组织5家集团公司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将“依法治企”、普法工作列为国有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年底由各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推动“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二是加强学习,推动理论转化工作实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结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及市属国有企业实际需求,把法治学习教育同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和党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截至目前,市国资委机关累计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44次,开展机关内部研学讲堂4次,召开国资国企系统党内法规及业务法规集体培训学习8次,组织参加国务院国资委、自治区国资委举办的“国资央企大讲堂”等线上培训4期。
三是大力宣传,厚培国资国企法治氛围。持续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举办“学法明纪、知规践行——市国资国企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和常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企业”工作,组织市国资国企各单位积极参与新《公司法》和《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学习,有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要求部署在全市国资国企系统落地见效,不断引导国资国企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树牢纪律意识、法治意识。有力提升新法新规宣传力度,在新修订《公司法》正式施行之日,参加我市《法治时空》节目,面向全市介绍《公司法》新增内容,宣传市国资国企共同打造的“法治国资 阳光国企”普法品牌。持续扩大普法覆盖面,鼓励各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结合重要普法时间节点多措并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族政策宣传月”“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防震减灾安全宣传月”“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宣传月”等“每月一主题”普法活动,积极报名参加市司法局举办的第十一个“12.4”国家宪法宣传日活动,截止目前,市国资国企系统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76次,普法学习教育覆盖约9800人次,较2023年上涨约15%。努力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市国资委机关及30余家市属国企共同参加自治区国资委举办的2024年“诚信杯”合规知识竞赛,在43家区属国企及盟市国资委中取得复赛资格,通过笔试选拔带动市国资国企系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选派4名队员代表乌海市国资国企系统参赛获二等奖,在各盟市国资委中排名第一。
(二)系统布局,提升法治国资效能。
一是完善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精简国资监管事项,重新修订《乌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章程审批管理办法》,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严格规范监管企业投资管理,印发《乌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乌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24版)》《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参股管理的指导意见》《乌海市出资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强化投资行为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问效全过程监管。完善考核分配制度,一企一策制定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出资监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推动收入分配更多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单元、生产一线倾斜。印发《乌海市属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严控增量负债、压减存量债务规模,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印发实施《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市属国企安全生产水平不断巩固提高。
二是严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开展政府失信行为摸排整治工作,落实《乌海市政务失信投诉举报实施细则》,严防在国资监管领域发生政务失信行为。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及清理工作,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度,起草制定《乌海市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按照《“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求执行上会决策程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同步完成公平竞争文件审查手续;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按要求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14次。强化依法行政决策意识,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内设法治机构与常年法律顾问审核机制优势互补,切实提升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质量,本年度进行法律咨询并出具专业法律意见书31次,参与会议决策5次,梳理公平竞赛审查工作4次,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协议合同实现法律审核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应急预案体系,重新修订《中共乌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培训18次,组织重大隐患事故判定标准宣贯解读11场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0次,机关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带队检查15次。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乌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本年度在官网共推出5篇精选政策解读,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国资情况的合理需求。
(三)强化合规,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开年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助推合规制度进一步向“三重一大”、阳光采购、合同管理等系列制度渗透,各集团首席合规官全面开展重大决策、重要合同的合规审查,严格规范企业内部、外部行为。聚焦合规管理年度重点工作,采取企业自查、邀请专家抽查等方式,开展“合同大起底”、招标采购检查等专项合规行动,通过数据分析、抽查检查、实地调研走访等深入企业了解合规工作实况,不断夯实依法合规、诚信经营、阳光采购工作基础,指导企业自查已签订合同6110份,整改合同领域问题299个;“一企一策”修订企业采购制度,抽查并整改采购领域问题13项。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市国资国企专业从事法务工作的人员较少,现有从事法规审核人员业务能力、法律专业知识亟待加强,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国资监管国企改革的新要求,对外聘专职律师的依赖度较高。
(二)专用经费不足。因市国资委的经费有限,举办市国资国企全系统的法治类培训费用较高,普法经费不足,在邀请专家举办法治培训、组织社会普法活动时捉襟见肘。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培养专业人才。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了解“一规划、两纲要”、“一举措、两方案”精神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将法治思想融入具体工作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加大业务类法规、新法新规的培训力度,围绕重点工作,机关业务科室牵头组织国资国企系统培训活动,确保全年至少开展2次全体党内法规或业务法规的学习。鼓励企业大力培养企业合规师及业务部门合规专员,不断提升国企依法合规经营能力。
(二)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普法品牌。组织企业懂法律、会经济的高质量人才及法律顾问建立一支普法队伍,坚持民生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主责主业,延伸“法治国资 阳光国企”普法品牌触角,收集新颖、可靠的普法建议,发挥法治工作实效,探索提供一批针对性强、服务度高的普法服务。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