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资资讯 > 国资要闻
市国资委着力打牢“三个基础”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国资委 浏览次数:

       按照周金星书记在《乌海信息》(供调阅信息)上的批示要求,市国资委对标对表广西贺州市国企改革经验做法,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聚焦优化布局、打牢产业基础

      大力推进构建“1+N”国有资本布局,打造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全市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国资国企改革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功能归主、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业务归位”。目前,7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54项,正在推进16项,完成率77.1%。

       健全有效投资机制,制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指导市属国企科学编制年度投资项目计划,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服务等产业开展投资。今年已实施产业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3亿元。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乌海市科技创新众创空间、乌海市科创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已引入优质专家团队、科创企业6家,各企业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例达3.13%。城投集团《“零温差”低碳智慧型调压系统在提升供热传输效率中的应用》《基于TRIZ理论的电力管廊接地技术矛盾分析与创新解决方案》等研究在全市创新方法大赛中获优胜奖。

       二是聚焦保值增值、打牢经营基础

       持续深化亏损治理,制定印发《亏损企业治理办法(试行)》,对未完成减亏目标的子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按比例扣减;增亏的子企业负责人原则上扣减当年度全部绩效薪酬,推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截至8月底,市属国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减少3.12%、76.91%,亏损企业户数共计8户,同比减少3户。

       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制定《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核查和盘活利用方案》,组织市属国企“摸家底、促盘活”,分批次摸清企业资产情况,建立优质资产、问题资产、虚增资产、其他资产及闲置资产5张清单。共起底企业土地及实物资产(含矿业权、软件等)200项、账面值226.92亿元,梳理低效闲置资产43项,账面值6.26亿元。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持续完善“乌海市国资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实现财务监管、产权管理、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等4个业务板块、18个子系统的在线监管。建成大额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对国有企业大额支出数据做到实时监控,累计监测大额资金数据1460条,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率、降低风险。

       三是聚焦完善体系、打牢监管基础

       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乌海市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持续规范市属国企投资行为。制定《乌海市属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严控增量负债、压减存量债务规模。印发《出资人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各类监督有效协同配合。

      完善常态化监督机制,制定市属国有企业2025年综合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聚焦财务管理、规划发展、人事人才、考核分配等9个方面,开展综合监督检查,推动市属国企日常经营合理合规、高质高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深化分类考核,“一企一策”制定市属国企2025年经营业绩考核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将审计、纪检监察、巡察、财会等各类监督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作为经营业绩考核、党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考核更加全面、科学。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